雞肉品種到底差在哪邊?肉雞?土雞?古早雞?放山雞?
May 10,2022

愛吃雞肉的你,知道自己吃下的是哪一種雞肉嗎?
讓我們來看看,大家平常比較常接觸的幾種雞肉吧~
白肉雞 |
雞的羽毛為白色。又稱童子雞、春雞。 約飼養35∼40天、2公斤大,因未性成熟即宰殺,加上少運動,肉質鬆軟、不耐烹煮,多使用於速食店做炸雞、雞排等使用。 |
仿土雞 |
仿土雞或黑仿雞的種母雞一般是以進口洋雞為基礎, 只有種公雞才含有本地雞的血統。 這類雞隻因為含有較多改良雞種的血統,所以飼料效率或種蛋產蛋率還不錯,但是都較晚熟且肉質並不如本地雞,而且消費者很容易由其雜色羽毛、黃色腳脛與矮小雞冠分辨出牠與本地雞的差別,因此才被稱為"仿"土雞。 |
古早雞 (正土雞) |
鮮紅色單冠型雞冠,黃褐、棕褐色羽毛。 活動力大、體型小,平均約2.2公斤重,但脂肪少、肉質佳,土雞城多使用古早雞。 |
黑羽放山雞 |
雞的羽毛為黑色,腳脛亦為黑色。 因較為好動,故多野放飼養,也是俗稱的放山雞或跑山雞,因運動量大、肉質結實,故體型小。飼養約20-24周以上。平均約3-4公斤重。 |
火雞 |
常見的有白羽、黑羽2種。 需飼養約20週、重約15~17公斤,因體型大、肉質硬,在台灣因偏好度不高、經濟效益低,故養殖的量不多,常見料理為火雞肉飯。 |
烏骨雞 |
可分為白毛、黑毛和斑毛等品種,台灣以白毛烏骨雞最常見,羽毛細如絲、腳黑而小,為黑皮、黑肉、黑骨。 肉質鮮嫩,也因傳統「見黑就補」的觀念,多做為養生料理之用,尤其為免骨髓流失,常見為全雞燉補。 |